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鐵木山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鐵木山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民間傳說及牽強附會的居多。據史載,明朝開年為紀念明廷蒙元忠誠良將帖木兒(後來傳為“鐵木耳”)而修祠,改其當年因被圍困而自刎報國的山為鐵木山,並封其轄下十二個將領為十二佛。“佛”在此處隻是一個尊稱,而不是真正成佛了!
據傳說600多年前,蒙元將領鐵木耳率軍轉戰安定郡(今定西)一帶,在安定城北同明軍相遇,經過奮戰,隊伍被衝散,隻得分兵數路,向北逃遁。由於大明軍隊急追,鐵木耳穿峽越山,邊戰邊走,最後被圍困在一座大山上,鐵木耳孤軍被困,自刎身亡。後來,明廷為了紀念這位蒙古忠誠良將,便把這山定名為鐵木山,並在山上建立廟宇,焚香供奉。
山寺初建於元大德四年(公元一千三百年),當時僅有一觀音梵殿。明洪武、嘉靖、萬曆諸朝累次增修。清代重修雖不一而止,然所成就多毀於同治回亂。光緒年間,有閻姓道士自通渭而來,主持此山,協同會首,艱難起複。他勵誌勤勞,一心一意,積極宣傳,親手修設,在半山腰修起麵北而立的大紅山門。山門東西側是兩座對稱的靈官廟,進入中院便是雄偉壯麗的大殿。院中鬆柏蒼翠,清香四溢;左右為東朝樓、西朝樓,亦即文昌宮、關帝廟;南麵為老君洞,洞深數丈,內有壁畫,煉丹爐中香蠟懸光結彩,又是一番世界;出老君洞向東山登去,有子孫宮、白雲閣、魁星閣,最高處則為玉皇閣,最低處乃是山神廟、土地祠。從大殿出山門向西坡走去,則有十王殿等多處高大廟宇。這些佛殿樓閣都裝飾得五光十色,各呈異彩,塑像栩栩如生,壁畫淋漓盡致,再加上匾聯書法的雄勁峭拔,行文立意的傳神壯威,石碑篆刻的鐵畫銀鉤,鍾鼎爐磬的精巧別致,莫不使人為這些文人學士的淵博知識、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讚歎不已!閻道士功高山務,後以百有八歲趺坐仙遊,可謂終得善果。延及民國,嗣續擴修,規模更大,盛極一時。
“文革”時期,棟宇毀頹,法像破來,人員趕跑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當地群眾,自發重建了被毀於“大躍進”和“文革”中的廟堂門樓。四方善士,見聞隨喜,爭先響應。經過二十多年的修建,原有二十四座建築,如數光複。寺中山門、獻殿、大殿之部分構件及老君洞、白雲洞、三霄殿之磚刻嵌牆,皆係前朝舊物。三官殿前的明代影壁,磨磚浮雕“琴高乘鯉”圖,寫形傳神,刀法精工,堪稱山中瑰寶。鐵木山石虎寺於1988年7月1日被會寧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親題山名門額“鐵木山”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